《 2017 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第四站 - 卡塞爾/敏斯特 》 參訪心得 - 廖昭豪

2017卡賽爾文件展



本次文件展的題目『向雅典學習』意圖讓德國對於希臘殖民時期的歷史作為自省與反思重新學習,其中一件位在弗里德里希廣場上以書構成的<書之神殿>,阿根廷藝術家Marta以世界各地的10萬本禁書砌成帕德嫩神殿,帕德嫩神殿象徵著雅典的民主制度,以民主與禁書兩者對立關係來建立新的觀感,對於我來說有趣的部份是,做為書之神殿的主結構為臨時搭建的鷹架對應到帕德嫩神殿以石灰岩打造存跨了好幾個世紀的永恆狀態比較,我們能知道這件作品結束的那天,好像是一個短暫又緩和的發聲,像抗議活動種的靜坐一樣,平靜但伴隨著力量,直到展期結束。


義大利藝術家 Giuseppe Penone (朱塞佩·潘恩) 的作品 < Ideas of stone >, 是件常設雕塑作品放置於公園草皮上,內容為用青銅翻製樹幹與花崗石結合的作品,這件作品一開始吸引人的地方是,不透過身體的處碰,很難察覺樹的材質作了改變,因為在眼前出現的,就是一棵在普通、真實不過的樹,而當我們知道作品為銅像後,便開始找尋銅材質製作的過程與材質線索;第二點弔詭點是,一顆重達數百磅的石頭就卡在樹幹的頂端,看起來很平靜,有著不合乎常理的平衡感。作者以植物吸收陽光像上生長的力量,來對抗地球引力對物的拉力,樹與石頭的抗衡,看似平靜卻為運動的狀態,隨作者改變材質的當下,此風景便有了永恆的詮釋,把自然萬物中的其中一刻,停留在當下變成永恆。



2017敏斯特雕塑展



敏特雕塑展自1977年,起因為敏斯特美術館館長克勞斯·布斯曼與共同策展人卡斯柏·柯尼希為當地市民開了一堂現代藝術入門課程的展覽,而奠定了往後每隔10年一次大規模的雕塑展。此展覽也是這段觀展行程中最令我期待的,除了這屆參與展出的作品外,在敏斯特這座重建中世紀的古城中能看到,第一屆至今40年來累積的公共藝術作品,從每一屆的作品中能看出當時代藝術家如何用自身的語彙來詮釋、介入敏斯特。


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 ) 巨大圓球< 巨球池 >為第一屆展出的作品,在美麗的河畔安置數個突兀的水泥球體,在當時招致當地居民很大的反彈,作品被企圖破壞、丟入水中,噴漆塗鴉是最輕微的抗議,對於藝術的接受程度相當有限,而它卻從1977的出現到2017還在那裏,從當初市民眼中的恥辱轉變成現今敏斯特雕塑展的代表作品之一甚至代表敏斯特;公共藝術對我來說迷人的地方在於,一開始似乎是物件強硬的介入場域,它不是當下民眾習慣的事物,但它將長時間的設置在這裡,意味著後的生活,民眾是需要與之共存的,這份關係在我看來不是習慣,而是潛移默化的對於當地的一個身份認同。由於是第一次來到這裡,也以看展覽的心態在收集這些作品,當看到作品時不免湊前觀看,作品現場就是個大公園,所有的當地居民隨性的在草地上野餐、閒聊,把它當作品看的我們顯得不輕鬆,於是一夥人找了個地方坐下,悠閒的看著整個風景,眼裡的一切人、環境、作品是一體的,喜歡作品與環境的關係。



艾榭埃克曼(Ayşe Erkmen) 作品 < 在水上 >(Auf dem Wasser)是這屆雕塑展的作品之一,藝術家選擇了敏斯特內港作為安置作品的地方,河的北岸為工業重度發展區,而南岸為文化商業發展區,恰好以港為分界。作者製作了一座水面下隱蔽的橋,讓觀者能行走於橋上如同走在水面上;把橋安置在水面下與直接做一座水面上的橋來連結兩岸,意義上是不同的,河水在敏斯特是久在的,因自然的分界使得兩岸的發展往不同面相做展開,藝術家試圖用水當媒介,把人無法客服的自然畫線從地圖分區上擦拭掉,讓人可以直通被分化的兩端。 當自身投入作品的時候,像在體驗某種水上設施,在面對這嚴肅的界線上,橫跨的心境是放鬆的,往前看是北岸(廠房風景)、回頭看又是另個樣貌,但這都是敏思特。



Aram Bartholl (阿蘭·巴特霍爾 )< 3V / 5V / 12V three site specific installations >也是這屆雕塑展作品之一;走進作品的場域,位在一個地下的走道,是死路,所以空間裡盡可能的暗,眼前能看見的就是光,仔細點看會發現這光有兩個層次,上層是led投出的白光,下層是微閃爍的燭光,參觀時工作人員剛好正在換蠟燭,立刻能察覺到上層led燈與下面燭台的直接關係,作者製作了三個看似古典燭台的造型燈,利用火這原始的元素,透過他所設計的熱能轉電能裝置,使燈具發亮。火本身就有著照亮的功能,作者卻大費周章的把火轉熱能轉電能,用以道破我們這世代對於電、對於科技的可望、追求,這是個嚴重的循環與省思,我們對於日常的一切便利是多麼依賴、習慣,當萬物回歸到原點,我們的追求是什麼?!



這是第一次參與天美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是個很棒的看展經驗,能看到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對於材質、環境、空間與議題的詮釋,是非常難得的經驗;謝謝天美提供這個項目,能跟多位藝術家一同看展。這也是我第一次到卡賽爾文件展與明斯特雕塑展現場,收穫最大的時刻除了觀看作品的當下,每天跟著大夥與谷先生,對於前一天看展覽的作品做分析與分享,能接收到不同的創作者在於同件作品的觀看上,會有不同的切入點與喜好。也感謝谷先生對於當代藝術與美術史知識的補充,能在部分作品中看見其歷史脈絡。

 


陳松志 2017卡塞爾明斯特參訪心得 郭奕臣 2017卡塞爾明斯特參訪心得 劉致宏 2017卡塞爾明斯特參訪心得 廖昭豪 2017卡塞爾明斯特參訪心得 陳依純 2017卡塞爾明斯特參訪心得 簡翊洪 2017卡塞爾明斯特參訪心得 郭俞平 2017卡塞爾明斯特參訪心得
汪紹綱 2016上海北京參訪心得